您当前位置:manbetx足球传媒网 > 文化
www.uof6u.com manbetx足球传媒网 2020-06-06 来源:manbetx足球日报 【打印】【关闭】
南龛云屏石何伣撰文的摩崖石刻(右)
周书浩
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(1159)夏,利州东路(治所设兴元,即今汉中市南郑区治东)转运司判官、代理提点刑狱苏钦在该路所辖兴元府、剑州、利州、阆州、金州、洋州、、蓬州、大安军考察司法、纠正刑狱。
转运司是宋代高层地方行政组织,其长官为转运使,全称“某路诸州水陆计度转运使”,掌一路军民、财、刑等大权,每路一般设二员,相互掣肘分权,避免一人说了算。各路转运司置转运副使、转运判官,佐转运使。
提点刑狱为提点刑狱司长官,全名“提点某路刑狱公事”,简称“提点刑狱”或“提刑”,职责是察访本路刑狱、审问办徒、复查案牍、按劾拖延狱讼与失捕盗贼的失职官员〔天禧四年(1020)后,提点刑狱又兼劝农使〕。宋代,各路定设提点刑狱司始于景德四年(1007),意在分各路转运使之权。各路转运司、提点刑狱司、提举常平司均有监察职能,统称“监司”。南宋军兴,各路又设安抚司,并以安抚司长官安抚使为各路首席长官。将一路军民财刑诸政分散于转运司(简称“漕司”)、提点刑狱司(简称“宪司”)、提举常平司(简称“仓司”)、安抚司(简称“帅司”)职能机构中,使之不成为一级单一的政府机构,此乃宋代首创,以达到中央高度集权的目的。
府、州、军为宋代统县政区政府组织。府是有特殊地位的州,首都、陪都与皇帝驻跸过或担任过节度使的州均称“府”,其长官称“知府”;州的长官由朝廷委派京朝官担任,其差遣名为“权知某州军州事”,简称“知州”,表示以朝廷命官身份全权管理一州军、民之政,带有浓厚的军事性质;军的地位相当于“下州”,与军事无关,长官称“知军”(宋代的统县政区还有“监”,因利州东路此期间未置,不赘言)。
苏钦,字伯承,温陵(今福建泉州市德化县)人。宋徽宗宣和六年(1124)进士。初授惠州(今广东惠州市惠阳区)录事参军,值父丧,归里六年,起任闽清(今福建闽清县)知县,后改知闽县(今属福州)、新建县(今属南昌)及任江西安抚司属官。时赣兵乱,献策敉定,擢知州,时在绍兴二十四年(1154),事见南宋李心传编撰的《建炎以来系年要录》卷一六七。清人刘喜海编撰的《金石苑··宋何伣题名记》(又名《三巴孴古志》)载苏钦出守时间为绍兴二十六年(1156),此说不确。绍兴二十五年(1155)十一月,苏钦在南龛已有题名,可旁证。绍兴二十八年(1158),苏钦平移阆州(今阆中市)任知州。甫上任,“上书条陈州之利病六。自俸给外,例钱、互送钱皆不受。”〔赵与泌、黄岩孙修纂《(宝祐)仙溪志》卷四《人物志·苏钦》〕“移阆州,首陈州之利病六事,复却例钱、互送钱。诸司以治最荐,得旨再任。”(明人黄仲昭编纂《八闽通志》卷六十七《人物·苏钦》)朝廷以苏钦“性资廉介,学问优长,既擢巍科,历官郡县”,绍兴二十九年(1159),授利州东路转运司判官,后升利州东路提点刑狱司代理提点刑狱。
五月上旬,苏钦率陈锐等利州东路提点刑狱司官吏随行,来视察。以前在做州守,离开时间不长,尽管因公此行,无论如何也算得上“故地重游”。苏钦内心多少有些激动——的山水、人物记忆犹新,并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
苏钦来之日,时任知州何伣说:“时正畏景,台旆压境,甘雨随轩,熏风解愠,炎炽变为清凉,干燥易为润泽。与昔人行部决狱,随车雨零,易世通符。盖思诚所感,和气所召,非苟然也!”
莅巴之日,苏钦一行声势浩大、场面铺排,来头不小。尽管是炎热的夏季,但甘雨随肩舆、车马而至,南风拂面,炎热的天气一时变得凉爽宜人,干燥的空气一下潮湿、润泽起来,如同汉代的百里嵩出巡徐州一样,虽然时代不同,但是祥瑞征兆别无二致。苏钦来巴,天气由“炎炽变为清凉,干燥易为润泽”,原因在于他对州人的感情真挚、深沉,并且一直没有改变,是他在做州守期间对百姓和气所致。这种天气变化并非偶然现象,是他做州守时的惠政、德政感动了上苍,他再来时,故“甘雨随轩,熏风解愠”。
撇开何伣这些拍马逢迎、阿谀奉承之辞,我们接着往下看。
五月十四日,苏钦在考察司法、纠正刑狱的工作暂告一段落。十五日,何伣邀请苏钦一行游南山。除了本地官吏,还有广安军原知军宋实陪同。
何伣,字喻伯,资阳人,宋徽宗政和五年(1115)进士;宋实,成纪(今甘肃秦安县北)人,政和年间(1111—1115)进士。
南山,今名南龛、南龛坡、南龛山,古名化成山。在州城之南二里,时人习呼南山。唐宋时期,为州城附近著名游览胜地。时人在诗中盛赞南山“人间潇洒地”(任约《南龛山》诗,见南龛摩崖石刻)“南龛佳景舒远眸”(章崇简《步同乡张垓壁间韵》诗,见南龛摩崖石刻)“南山何魏巍?群峰秀色聚”(万□□《九日南山》诗,见南龛摩崖石刻)。
时近中午,一行人在南山怀古亭内午宴,筵席由就近的南龛寺(古楠寺)僧众操持,州署杂役协助。酒席不远处就是高大挺拔、枝叶如盖的古楠树及错落有致的隋唐摩崖造像,环境清幽,古意盎然。
古楠树植于齐梁时期。唐肃宗乾元三年(760)四月十三日,刺史严武作《奏请赐南龛寺题名表》,请求唐肃宗为南龛寺赐名,唐肃宗赐名“光福寺”。之后,严武有《题南龛光福寺楠木》诗。此时,楠木已近三百年树龄了。唐人史俊也有《题光福寺楠木》诗。宋徽宗宣和六年(1124),宗泽任通判,作《古楠赋并叙》文。宋高宗建炎二年(1128),代理通判任约有“苍楠森半壑,绝壁立长宫”(《南龛山》)诗句,描写古楠树和隋唐摩崖造像。时人杨虞仲有《和严侍御楠木》诗、郑才有“一本修楠出万蓬”(《南龛山》)诗句、赵公硕有“石楠盘屈老虬龙”(《游南山赋五十六言呈书记、郎中、教授、大著》)诗句。后来,古楠树因根坏,于宋孝宗淳熙八年(1181)七月四日下午仆倒于地。淳熙六年(1179)任通判的赵善期(号成父,宋太宗七世孙)对此有详细的记载(见南龛老君洞后壁摩崖石刻)。赵善期还用郑国公严武《题南龛光福寺楠木》诗原韵,作过《古楠歌(用郑公韵)》。从栽植到仆倒,古楠树大约活了七百岁。
何伣、宋实等官员依次频频向苏钦敬酒。宴席上。一时推杯换盏,觥筹交错,在座者大快朵颐,酒酣耳热之际,兴致高涨。
宋代官僚士大夫好饮乐。饮乐不仅是他们重要的生活方式之一,也是当时政风的标识,并成为其时代的一个鲜明印记。世人待客聚会时,酒水往往是必备之物。在宋代优容官僚士大夫的时代背景下,无论是公务聚会,还是私人宴请,都免不了要以酒助兴,官场酒风甚为盛行。自古世人聚会饮酒,除了获取自我陶醉的感受外,又往往看重其中的融通之效。在推杯换盏之间,不仅有助于释放情绪,加深彼此信任,还能缓和矛盾,甚或化解僵局。故聚饮也是官场交际的重要方式,正如唐诗所云“人事三杯酒,流年一局棋”。宋代官僚对饮酒大都保持积极的态度,视之为官场风尚。各级、各地官署存在大量的官方宴饮活动,包括接待往来官员和各种定期聚会等。而这方面的开支有专门的公帑保障,即“公用钱”(又称“公使钱”),如宋祁所说:“公用之设,所以劳众而饷宾也。”(《宋史卷二百八十四·列传第四十三》)范仲淹也坦承,国家设置公使钱,“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,有行役之劳,故令郡国馈以酒食,或加宴劳,盖养贤之礼。”(《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》)。因此,各地公务应酬宴饮繁剧。
酒饮得兴起,苏钦提议,乘着酒兴畅游南山。于是座中人离席纵步相与,登上南山绝览阁〔即云间阁,绍兴二年(1132),知州赵彦斌重建〕。站在楼阁顶层,放眼四顾,云山千里,群峰回环,如列屏障,争雄竞秀,来入目中。宛若衣带的巴江从北而来,展示着巨大的几何弧度,绕州城而过;望王山下阡陌纵横,竹木掩映;州城万瓦鳞次,烟火千家,阛阓喧阗……
观山望水后,一行人开始在绝览阁顶层品尝事先备好了的建溪新茶,纷纷作“分茶”表演,谈论飞眉,逸兴遄飞,笑语朗朗,纚纚不倦,超然尘滓。
建溪茶因产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。宋代建州建安县(今建瓯)北苑凤凰山一带为主体产茶区。其代表的北苑贡茶闻名于世,冠绝天下,早在汉代就有“建溪芽”之称。唐代中期,陆羽在《茶经》中说建溪茶“往往得之,其味极佳”。建溪茶先是制作研膏茶,后为蜡面茶,唐末已成贡品。建溪茶真正享誉于世则因宋代的“前丁后蔡”。“前丁”即丁谓。宋真宗咸平初年,丁任福建漕运使,督促制造出“龙凤团茶”。“后蔡”即蔡襄。蔡于宋仁宗庆历初年任福建路转运使,督造出“小龙凤团茶”。研究茶一时也成为热门学问,茶学专著达十余种,如宋徽宗《大观茶论》、蔡襄《茶录》、熊蕃《宣和北苑贡茶录》等。吟咏建溪茶的诗词更是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句,如范仲淹“北苑将期献天子,林下雄豪先斗美”(《和章岷事斗茶歌》)、苏轼“从来佳茗似佳人”(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》)、陆游“建溪官茶天下绝”(《建安雪》)等。时人周绛《补茶经》:“天下之茶建为最,建之北苑又为最。”大文豪欧阳修在《归田录》中三次提及建溪茶:“腊茶出于剑、建。”(该书卷一)“茶之品,莫贵于龙、凤,谓之团茶,凡八饼重一斤。庆历中,蔡君谟为福建路转运使,始造小片龙茶以进,其品绝精,谓之小团,凡二十饼重一斤,其价直金二两。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,每因南郊致斋,中书、枢密院各赐一饼,四人分之。宫人往往缕金花于其上,盖其贵重如此。”(该书卷二)“蔡君谟既为余书《集古录目序》刻石,其字尤精劲,为世所珍。余以鼠须栗尾笔、铜绿笔格、大小龙茶、惠山泉等物为润笔,君谟大笑,以为太清而不俗。”(该书卷二)
作为高级官员的丁谓、蔡襄之所以热衷茶事,跟当时的皇帝有很大关系。两宋时期,皇帝们都是爱茶者。这种爱好,很自然地影响和推动了官场的时尚风气,并迅速普及到各地并流传至南宋。作为边远地区的,当时的官吏能饮用千里之遥的建溪所产之茶,而且还是当年刚刚出产的新茶,可见此气之炽。当然,作为名牌产品的建溪茶也是各地官吏用来讨好上司、抬高身价的法宝,其意图无非是不被上司小看与低估东道主。
分茶是宋代一种高雅而繁琐的茶艺,大约始于北宋初年。宋人陶谷《荈茗录》:“茶至唐始盛,近世有下汤运比,别施妙诀,使汤纹水脉成物象者。禽兽虫鱼花草之属,纤巧如画,但须臾即就散灭。此茶之变也,时人谓‘茶百戏’。”“茶百戏”即后来的“分茶”。先“碾茶为末,注之以汤,以筅击拂”,盏面上汤纹水脉即刻幻变出各种图样,若出水云雾,似花鸟虫鱼,“分茶”因此被人戏称“水丹青”。这种赏心悦目、极富观赏性和表演性的茶艺深受文人喜爱,尤其是达官显贵日常生活中的一种雅玩。宋代,人们将分茶与琴、棋、书艺并列,说明“分茶”是官僚士大夫喜爱与习尚的一种文化活动。
分茶在宋人的诗词中不胜牧举。著名的莫过于陆游“矮纸斜行闲作草,晴窗细乳戏分茶”(《临安春雨初霁》)诗句。杨万里《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》诗,记述观看显上人分茶情景,生动传神,如置身现场……蔡京《延福宫曲宴记》:“宣和二年十二月癸巳,召宰执亲王等曲宴于延福宫,……上命近待取素具,亲手注汤击拂,少顷白乳浮盏面,如疏星朗月。顾诸臣曰:‘此自布茶。’饮毕皆顿首谢。”宋徽宗这位“通百艺”的皇帝也热衷于“分茶”,且亲自表演给群臣观赏。宋代,官僚士大夫乃至“赶趁人”(玩各种杂耍的人)都会“分茶”。周密《武林旧事》卷三《西湖游幸(都人游赏)》记载杭州的“赶趁人”就有“分茶”表演。
南龛老君洞石壁竖刻宋人万□□《九日修故事,访南龛山崖间,有前太守所作〈水调歌头〉,率尔次韵》词,记载时人在南山之金榜山飞霞阁“瀹茗”,游云间阁(即苏钦一行登临的绝览阁)、丹梯书院。词上片有“且向飞霞瀹茗,还归云间、书院,何幸有从游”句,可与苏钦一行在绝览阁“分茶”比较,证明宋人“分茶”之风的盛行。一在南山飞霞阁,一在南山绝览阁(云间阁),相映成趣。
分茶、品茗尽兴,一行人又前呼后拥着苏钦到南龛后山的金榜山顶,登上飞霞亭,从高空视角观赏山西侧的“仙人捣练石”(又名“印盒石”“印斗石”)。石呈正方形,高阔均十余尺,危然欲坠,人人称奇。而后,纵目远眺,顾盼江山,视界为之再开,人人又有萧散凌云之趣、羽化登仙之感。周回四顾,大饱眼福后,苏钦提议下山,一行人鱼贯而下,出飞霞阁,尾随苏钦行至山腰的再休亭小憩。官吏们观赏野景,触景生情,感时咏怀,发幽古之思后,再到怀古亭,复落座,继续饮乐。至傍晚,人人酩酊大醉,方终席而归。
这一天,适逢仲夏望日。本是天气炎热之时,但祝融霁威,阴云掩日,阵阵凉风不时拂面,一行人衣袂飘飘,一点也不觉得燠热。
天公作美啊!何伣认为,这都是托苏钦的福——前些年,苏钦出守,其忠厚、慈祥之德泽被、惠及百姓。尽管苏钦离开了,千里怀慕,州人不忘其盛德而感动了苍天,所以出现了反常天气。
“擢守。陛辞,高宗宣谕曰:‘巴去朝廷远甚,卿到彼,存抚百姓,务令镇静。’公奏曰:‘臣当宣布朝廷宽大,期于不扰。’上首肯之。巴无迓兵,例出脚乘三千缗,公悉封还,以代输赋邦,人立碑纪其事。”〔《(宝祐)仙溪志》卷四《人物志·苏钦》〕
“知。旧例有脚乘三千缗,悉以代民输赋。”(《八闽通志》卷六十七《人物·苏钦》)
“擢守。高宗谕曰:‘巴去朝廷甚远,卿务镇静,存抚百姓。’钦对曰:‘臣当宣布朝廷宽大之恩。’上首肯之。州旧例有脚乘钱三千缗,钦曰:‘未能补公家,岂敢费私帑?’悉封还,代民输赋。”〔《(乾隆)德化县志》卷十三《人物志(上)·乡贤·苏钦》〕
当初,苏钦向宋高宗表态“臣当宣布朝廷宽大之恩,期于不扰”;旧例有“脚乘钱”(即官员上任的搬运费)三千缗,苏钦全数封还,以代民缴纳田赋,州人感恩,并立碑记其事。这就是苏钦对州人的“盛德”。
苏钦故地重游,州城百姓骈肩错立,夹道迎接,环睹其风采,是州人对他的敬爱和拥护,亦是与之亲近的一种表达形式。
何伣坚持认为,当日,连司夏之神炎帝也不让仲夏的阳光那么炽热,使苏钦凉爽地畅游故地,此乃苏钦昔日对州人的惠泽已深入人心,有口皆碑。士民对他的念想与去思之心不会消减,反而会与日俱增。
何伣认为,苏钦来考察司法、纠正刑狱是一件大事,不可不记录下来。自己“复陪扙屦,款承光尘”,实在是三生有幸、荣幸之至,遂作文并摩崖刻字,以纪其实,目的在于庶传不朽,亦为南山增加气象。
摩崖石刻见南龛云屏石严武乞赐《南龛寺表》(即《奏请赐南龛寺题名表》)之右。历经八百六十一年风雨,惜乎文字今已漫漶不可识。
在南龛,还有绍兴二十五年(1155)十一月,苏钦任知州时,陪同客人在南山游玩的摩崖石刻。残存的文字如下:
□□郡守温陵苏公□□开封□□□□职□□□□教授东立□□□事蒲中夫□□城令洛阳楚□□唐安何翮(融)从道□□石,古楠之奇,览群题咏之妙。登绝览亭,俯视巴江,□回竟日,有超然物外之趣。
绍兴二十五年冬十一月
苏钦陪同的客人,姓名、官职已不可考。不知他绍兴二十九年五月再游南山时,留意并仔细观看过自己四年前的题名没有?
绍兴三十年(1160),苏钦病卒于成都府(今成都市)。其子千里迢迢扶柩归葬于仙游县仁德里宝幢山(今福建仙游县大济镇西南村)。墓后靠宝幢山,前为田垄。墓联:“兆开二千石,祥应万斯年。”